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videosgrais欧美另类,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作者:時差少女 2021-04-01 18:33:56 婚戀心理

每天下班回家吃飯,我倆面對面坐著,各自刷手機,飯后我看電視他打游戲,一句話都懶得說。這種狀態(tài)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雖然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戀愛初期的甜蜜和激情,但是日子一久、熱情褪去,就會感到越過越?jīng)]意思,這個過程讓我們感到痛苦和茫然。

究竟激情是什么?該如何和伴侶回到熱戀時的感覺?本期快報讓我們來通過一些心理學研究,給你支個招~

01、什么是激情?

每段感情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富有激情(passionate)的:加速的心跳、上升的荷爾蒙、理想化的伴侶、以及對于關(guān)系的浪漫幻想。

到底什么是愛情中的激情?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認為是浪漫主義,有的是伴侶之間的吸引力,還有對伴侶的迷戀等等。

愛情研究的先驅(qū) Hatfield 教授的團隊整合了以往的理論,認為激情是一種混合了情感、理性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行為呢?

上周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依戀的內(nèi)部工作模式,心理學家巴塞洛繆(Bartholomew)提出,一個人的依戀模式主要由兩個命題來決定:

1. 我值不值得被愛?(自我價值認同)

2. 別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價值認同)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你是哪種依戀類型。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依戀焦慮者,往往是第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困擾,過往被情感忽略的經(jīng)歷讓他們感覺自己被愛,很害怕被拋棄,也就是他們的自我價值是很低的。

所以他們會一遍遍地問對方“你愛我嗎”,會一遍遍地通過愧疚誘導(dǎo)來獲得一種被在乎的滿足感。

一旦這種需求不被滿足,他們就會陷入極度的不安全感中,感覺自己隨時可能被拋棄,覺得自己“注定沒人愛”。

注:依戀焦慮和依戀恐懼的最大區(qū)別,在于 “他人價值” 這個維度,依戀焦慮的人是黏人的,他們會為愛奮不顧身,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好;

但是依戀恐懼的人,往往對他人充滿了深深的不信任,他們不容易進入一段感情,更多會因為恐懼而逃避親密。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從研究數(shù)據(jù)上來看,依戀焦慮者中女性比例遠大于男性,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似乎感覺日常情侶之間, 似乎女孩子更容易使用愧疚誘導(dǎo)。

(這些研究結(jié)果只是基于數(shù)據(jù)而言,并不是說使用愧疚誘導(dǎo)的人就一定是依戀焦慮,也并不是只有女孩子會使用這種策略,大家別亂貼標簽哦。)

有朋友可能會問:有時候確實是對方做錯了啊,難道讓人道歉就是愧疚誘導(dǎo)嗎?

當然不是。

要知道,大部分人“作”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僅僅是為了情感滿足。

注:我們可能會誤以為只有撒嬌、黏人、矯情的女孩子才是依戀焦慮,其實表面上很 “強勢” 的人,也可能存在依戀焦慮的特點。

例如他們會強勢鬧分手,然后內(nèi)心想:”我倒要看看,Ta 會怎么做!“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03、是什么導(dǎo)致了不安全感?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依戀模式除了遺傳因素之外,早年的親子互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比如我閨蜜就曾經(jīng)分享過自己的經(jīng)歷:

小時候,爸爸總是很忙,沒什么時間關(guān)心她。但是當她表現(xiàn)得很無助,很需要父親幫忙時,便會得到父親的關(guān)注。

而另一位朋友則是另一種情況,他發(fā)現(xiàn)自己大發(fā)脾氣,甚至不吃飯的時候,家人會很關(guān)注自己;

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得了這些技能:

通過過度激活自己的情緒,來獲得他人的情感關(guān)注,形成焦慮型依戀。

表面上他們似乎帶著刺,常常指責別人不夠好,但實際上內(nèi)心都是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怕自己不夠好,怕對方不夠愛自己。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04、作為依戀焦慮者的伴侶,你能做什么?

在感情中,你可能一次次被誘發(fā)愧疚,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做得不夠好?是不是我真的不夠愛 Ta?

對方(甚至你自己)會要求你更包容、更體貼、更接納…… 總有一天,你感到累覺不愛。

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因為對于一個長期 “被愧疚” 的人來說,會在感情中消耗很大的能量,感情滿意度會日漸下降。

所以,解決的關(guān)鍵絕對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幫助對方提升“自我價值”。

1. 多表達肯定、欣賞

幫助對方建立自信,是一項需要長期陪伴的工作。

除了在情緒爆發(fā)的時候的接納,更重要是在生活中多夸、多肯定對方。最重要的就是,讓 Ta 感覺自己是一個很被欣賞的人,并且意識到 “我本來就值得被愛”。

在對方問 “你還愛我嗎” 之前,多說幾遍 “我愛你”。

2. 分辨關(guān)系的本質(zhì)

如果你長期充滿了愧疚,好像給對方的愛不夠,那你需要分辨,哪些時候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哪些時候是對方在尋求安全感。

每次對方生氣,你除了道歉、遷就,也要關(guān)注自己的感受,你是不是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多卻沒有被肯定,是不是有被誤解的地方。

你只有分辨自己的感受,才有可能幫助對方意識到問題所在。

3.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并沒有做錯,而是被誤解了,那就需要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讓情緒累積以致有一天崩潰。

剛開始表達感受時,可能會遭到對方的拒絕,或者給對方很大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可以幫助 Ta 思考自己的行為模式,并有機會改變。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05、解決“作”的不是別人的愛,而是自信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依戀焦慮者,那你需要知道,光靠別人的“愛”不能解決問題!根治是讓自己自信起來。

1. 試著問問自己,當你在想「他到底還愛不愛我」的時候,你到底在怕什么?

是對方真的不夠愛你,還是你對自己不夠有信心?

其實你身邊有很多愛你的人,Ta 也常常給你很多關(guān)心,但是安全感的缺乏,常常讓你感覺不到這些愛。

所以只有你自己能給自己安全感時,你才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愛。

明白了癥結(jié)所在,是改變的第一步。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2. 鍛煉自己獨處的能力

偶爾給彼此單獨的空間,或者跟朋友去逛逛街、泡書店、甚至旅行,期間不要聯(lián)系對方。

如果你每天都必須聯(lián)系對方,才能睡著,那么你就學習減少頻率,從每天 3 通電話減少到 1 通電話,從每個月一次獨處減少到每兩周一次……

在這種單獨的空間里,學會消化自己的情緒,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情緒你自己其實可以解決。

你不需要依賴對方的“道歉”來安撫自己的情緒,Ta 不是解決情緒的唯一途徑,你自己才是。

3. 學會自己做決定,培養(yǎng)掌控感

掌控感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很多時候不安全感來自于自己沒有掌控感,總是害怕失去很多東西。

掌控感不一定要在愛情中培養(yǎng),你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不要考慮對方,自己決定周末干什么、喜歡穿什么衣服、去哪里旅行……小目標才能做大事情。

最難的,是掌控自己的情緒。

每次感覺到對方不夠在乎你,想要發(fā)飆的時候,先試著冷靜不說,通過其他健康的方式宣泄(例如寫下來),過后平靜了再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訓練。

科學解讀 “虐心戀愛”的心理原因

寫在最后

最好的愛情,是

在一起時很幸福,獨處時也很享受;

被你愛的時候很甜蜜,被自己愛的時候更幸福;

總有一天,當你問“你愛我嗎”的時候,內(nèi)心并不是恐懼,而是甜蜜,因為你知道對方一定會回答:“是的,我很愛你?!?/p>

要相信,所有美好的東西,你都值得擁有。

少女參考的文獻資料:

[1] Overall, N. C., Girme, Y. U., Lemay Jr, E. P., & Hammond, M. D. (2014). Attachment anxiety and reactions to relationship threat: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inducing guilt in romantic partn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6(2), 235.

[2] Bowlby, J. (1982).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 (2nd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3] Del Giudice, M. (2009). Sex, attac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2(1), 1-21.

[4]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 M. (1991). Attachment styles in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226–244.

[5] Arriaga, X. B., Kumashiro, M., Finkel, E. J., VanderDrift, L. E., & Luchies, L. B. (2014).Filling the void: Bolstering attachment security in committed relationship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5(4), 398-406.

[6]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6).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2nd ed.). New York: The Guildford Press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最新測試

  • 心理測評系統(tǒng)存在主義心理綠帽情結(jié)產(chǎn)后抑郁思維反芻職業(yè)性格原生家庭心理醫(yī)生回避型人格自卑性取向心理健康源碼霍格沃茨孤獨癥正念PUA負面情緒抑郁癥心理測評職業(yè)價值觀情緒管理咨詢師依賴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