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videosgrais欧美另类,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作者:劉天君 2020-09-02 17:21:37 心理百科

01、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概念

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的,它是心理文化的部分。再說到我們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其實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可以和心理學搭界,并不是說所有的傳統(tǒng)文化都和心理學有關。就我個人的看法,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與心理學搭界的,大概是佛、道、儒、醫(yī)這四家學術里有關調理身心的知識和技術,特別是側重于調心方面的技術。而在這些知識和技術里,還只有其中比較客觀的部分和心理學有關,主觀部分就關系不大。

這是因為現(xiàn)代科學研究都是客觀角度,包括現(xiàn)代心理學,它雖然研究的是心理現(xiàn)象,但是把心理現(xiàn)象當作客觀事物去研究,屬于現(xiàn)代科學的研究思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研究心理意識其實不是這個角度,是重在主觀體驗。

那么在佛、道、儒、醫(yī)四家里,哪些具體內容和現(xiàn)代心理學有關系呢?佛家的止觀法門、四禪八定、明心見性等修煉過程,都和心理學有關。佛家的修煉以調心為主??梢哉f在傳統(tǒng)文化里,佛家修煉方法的技術和知識與心理學的關系最多也最密切。

道家的修煉技術比如說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除煉精化氣之外,后面三個修煉過程全都和心理學有密切關系。再說儒家,《大學》里說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說“修齊治平”與心理學關系還不是很大,那么正心、誠意和心理學就有很大的關系了。儒家是說要先修心才行,然后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心的部分肯定和心理學有關系。

至于醫(yī)家和心理學的關系,就更深刻和寬泛,也更規(guī)范,有許多提法,現(xiàn)代心理學里還沒有涉及。比如說現(xiàn)代心理學只談意識,但中醫(yī)有“神魂魄意志”,有神,有魂,有魄,有意,還有志,西方心理學里至少沒有魂魄的概念。什么叫魂、什么叫魄呢?很有意思,中醫(yī)認為,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就是說和身體相關的精神因素是魄,和氣相關的精神因素是魂。舉個例子,小孩出生后不由自主的動作,其中的精神因素就是魄。而魂呢,是指人的知識、人的自我意識,它們附著于氣,不是附著于形,稱為魂。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如果按照現(xiàn)代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解釋——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大概可以這么說: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大概就是魂,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大概就是魄。當然這不可能完全對等。我們古人研究的內在世界很細,但與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不一樣。例如魂魄的研究,和中樞神經、周圍神經的研究,方法不一樣。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得解剖看一眼,得有形,是客觀事物,但魂魄是主觀體驗,不是客觀的觀察。中醫(yī)有內求法有外求法,而西方的科學,基本上沒有內求法,它研究內事物還是借用外求法,也就是把內在的事物當作外在的去研究。

佛、道、儒、醫(yī)幾家傳統(tǒng)文化的修心過程,都是直修內在,重在從主觀方面切入。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征是心身合一,并不把心理和生理分得很清楚。比如剛才說的“神魂魄意志”,中醫(yī)就認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把精神因素歸屬到相應的臟腑上,如此心身是合一的,精神意識與身體形態(tài)并不單獨存在。

分門別類地認識事物,是現(xiàn)代科學的認識方法,并不是現(xiàn)實事物??陀^事實上,事物都是合一的。實際上沒有截然分開的事物,比如說心理學、生理學是兩種學問,沒錯的,你可以分門別類地學習和研究。但是你看到過只有心理或只有生理的人嗎?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的存在都是心身合一的,如果一個人只有生理沒有心理,那不是植物人嗎?現(xiàn)實的事物都是本來就合在一起的,分門別類只是一種研究方法,不見得是事實本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視角是整體性的,沒分那么詳細,認為宇宙整體就是“一”,所以和西方科學有很大差別。

在東西方認識事物的方法論側重上,我認為,對外在世界、外界事物的認識,西方的現(xiàn)代科學強于東方,或者說在物質文化方面,至少發(fā)展到現(xiàn)在,總體上西方優(yōu)于東方。但在對內在世界、內在事物的認識上,在探討內在世界方面,現(xiàn)代科學達到的深度和廣度不如東方。所以可以這樣說:在物質文明上,西方強于東方,在精神文明上,東方深于西方。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02、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第一個重要差別就是問題取向和境界取向。所有的心理咨詢,不管是哪個流派,人本也好,精分也好,家庭也好,都是為來訪者解決間題的,所以說它是問題取向。來訪者來找你咨詢,肯定是有問題,你的任務是幫他解決心理問題,不管問題是情緒的還是認知的、人格的或者其他的,反正你要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問題。但是傳統(tǒng)文化是境界取向,它可以不針對具體問題。我經常跟我的來訪者說這么一句話:我不解決你的任何問題,我只把你帶到沒有問題的地方。這就是提升境界的思路。

舉個例子來說明間題取向和境界取向的差別。弗洛伊德說過冰山,榮格也說過冰山,我這里也用冰山做個比喻。大海里有許多冰山,每一座冰山可以比作一個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冰山在意識的大海上飄浮著?,F(xiàn)代心理學怎么對待冰山呢?通常是這樣:看到一座冰山,先做一個測量,看看它的大小,看看它的形狀,看看它的規(guī)模,看看它所有的外形細節(jié),還要判斷一下它的重量、溫度等。這就相當于心理疾患的診斷過程。然后,怎么消除這座冰山呢?最佳方法就是根據(jù)這個冰山的大小、重量、溫度、形狀等特征,打造一把特制的錘子,錘子的大小和重量以及打擊的力度,最好一下子就能把冰山擊碎,這就相當于現(xiàn)代心理學解決問題的治療過程。按照這個診斷治療思路,理論上說,有多少冰山,就得打造多少把錘子;有多少診斷,就有多少工具。所以很多初學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愛好者們,就東聽一個班,西聽一個班,各種各樣的技術都得學,得學個十八般武藝,才能對付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的、形形色色的“冰山”,也就是解決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取向。

什么是境界取向呢?就是不砸冰山,只是看看有沒有冰山,只是掃一眼。如果有冰山,大概有多少,冰山的形狀、重量等等也可以看看,也可以不看。不管什么樣的冰山,也不管有多少冰山,治療師只做一件事:提高海水的溫度。提到多少度呢?人們都知道,只要把海水的溫度提高到零度就“OK”了。那樣所有的冰山或遲或早都會化解,根本就不用拿錘子砸。提高海水的溫度是不是很慢呢?看起來似乎很慢,實際上也并不慢。

現(xiàn)代心理治療做一個長程精分,至少得一兩年。而提高海水的水溫,順利的話幾個月也就夠了。而且,水溫高了以后,所有的冰山都會融化,還不會再度產生,是一舉多得呀!所以境界取向的解決問題思路往往適應癥更寬,解決得更徹底。境界取向也需要具體治療技術,但提高水溫的技術與砸冰山的技術不是一回事,是另外一類技術。

用砸碎冰山的思路解決問題是“OK”的,但是如果水溫不到零度以上,這個冰山砸了,下個冰山還會出來。在心理咨詢領域,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又出來了;那個問題解決了,又出來一個新的,此起彼伏,按下葫蘆起了瓢。這就是水溫還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山的條件還在。問題取向的思路解決不了水溫問題,涉及不到境界取向。但水溫升高了冰山肯定會融化,也就是境界取向其實可以包容問題取向。所以,東方的思路比西方的要寬闊深刻一些。然而,東西方的思路如果能互補,互相幫助,可以提高治療效率。比如把冰山砸碎了,水溫提高可能就快些;把水溫提高了,冰山也更容易砸碎,所以二者并不沖突、并不矛盾。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第二個差別,是解決問題與甩開問題。在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不解決來訪者的問題,而是把問題甩開。怎么甩呢?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就是把來訪者帶到一個沒有問題的地方,這個地方還是在來訪者的心靈深處,并不在外面。然后告訴來訪者,你心靈深處有那么大一片沒問題的地方,你在那兒待著不就得了嗎?千嘛非待在有問題的地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咨詢師可能會說,這沒有解決問題呀,只是逃避!其實不然。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甩開問題才是真正地解決問題。

你解決一個問題,可能還會出來一個新的,甩開問題則不僅僅是甩開一個問題,而是甩開了出現(xiàn)問題的界面或者維度,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沾邊了。而且,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問題都是人提出來的,大自然本身沒問題,也不問問題。自然界這么多生物,這么多動物和植物,就是人問題,其他生物都不提。狗提問題嗎?貓?zhí)釂栴}嗎?不提,只有人提。所以,自然界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找到了這個角度,問題就解決了。實際上,是否順其自然就是東方和西方的差別。西方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人的作為,而東方是讓人回到自然本身。

第三個差別,是解決問題本身,還是解決問題的因果、條件,這也是東西方的一個不同思路。西方的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大都是解決問題的原因或者結果。比如說抑郁,精分肯定得看看抑郁的原因在哪兒,從來訪者幼年的經歷中去找原因,然后解決這個原因。行為療法處理的大都是條件,比如阻斷吸毒者獲得毒品的途徑、來源。

但傳統(tǒng)文化不完全是這種思路,它也有解決問題因果的成分,但更多的時候解決的是問題本身,并不去找原因,也不去找結果。比如我以后要講的移空技術,就是一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技術。它的治療過程既不找原因,也不找結果,而是直接把負性情緒移走,這個處理方式就很東方。心理學往往從因果角度、從關系角度解決間題,并不解決問題本身。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03、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治療的通用技術

如果只談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心理學二者的差別,就忽視了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還必須要強調兩者通用的技術、通用的知識,才能在總體上把握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心理學這兩種不同風格但又有深層聯(lián)系的學術體系。

例如,傳統(tǒng)文化的修煉技術,不管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的修煉技術,關于調心部分的技術大體有三類:一類是意守,一類是存想,一類是入靜。這三大類調心技術,都可以在現(xiàn)代心理學里找到應用的落點。比如意守、存想和入靜技術,與現(xiàn)代心理學的催眠術就有相通之處,可以互用。但是,相比之下,催眠術所涉及的意守、存想和入靜,還比較淺,沒有佛家、道家和儒家走得深。按現(xiàn)代心理學的意識層面劃分,先是顯意識,然后是潛意識、集體無意識,催眠術大體越過顯意識,到達潛意識層面。

但不管佛家,道家還是儒家的修煉,都要入靜,人靜就要再超越潛意識、集體無意識,到達更深的意識層次。比如睡覺,開始沒睡著的時候是顯意識層面,就是日常的意識活動層面。睡著了以后,就進入潛意識層面,做夢就是潛意識活動,這大家都沒有什么疑問。催眠大概也就在這個層面,只不過催眠的潛意識是在恍惚狀態(tài)下進入的,進入的深度和夢境應該說不相上下。但是入靜的深度要超過催眠,再往下走,走到哪兒?走到無。怎么理解這個無?上床沒睡時的清醒狀態(tài)是顯意識,睡著以后做夢是潛意識,再進入深睡眠的時候沒有夢了,但入靜的覺察此時依然存在。

所以入靜所達之處,比潛意識更要深一層??梢妭鹘y(tǒng)文化對意識發(fā)掘的深度,超過了心理學。心理學的意識就是顯意識、潛意識、集體無意識,但是集體無意識還是意識到的內容,意識還沒有真正靜下來,再往下,意識沒有內容了,才是終點。更進一步,古人對意識的探討還不止于此,入靜到這個深度,什么都沒有了吧?不然。這個什么都沒有還有許多層次。比如說“四禪八定”的后“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都是什么都沒有,但在什么都沒有的境界上,仍然分很多層次。這些意識層次現(xiàn)代心理學里都沒有。

再舉個存想技術的例子。存想既是道家的技術,也是佛家的技術,都是修煉過程中運用想象的技術。但存想的想象又不同于心理學的想象,它是更為深化的想象。想象技術現(xiàn)代心理學里面涉及了,但是沒有更深入的討論。而在佛家和道家的修煉技術里,存想技術用得非常靈活?,F(xiàn)代心理學里的想象,就是形成事物的表象,腦海中出現(xiàn)相應的感覺表象,如形狀表象、色彩表象或聲音表象,想象到這兒就行了。但是存想要求的想象深度不止于此。

比如你現(xiàn)在想到了母親,腦海中出現(xiàn)了母親的形象,可以比較模糊或清晰,這就是想象。但這不能算存想,只是存想的準備階段。到達存想,是要你想象到如同做夢夢見你母親那樣清晰的影像才算。所以雖然都是想象,但深度大不相同。心理學的想象所形成的是表象,而傳統(tǒng)修煉技術里的存想,形成的是物象。物象比表象要深刻得多,作用也大的多。佛家道家的很多修煉技術,都是運用這種存想的方法創(chuàng)造的。

如何看待傳統(tǒng)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04、本土化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雙向發(fā)展

“雙向發(fā)展”是我自己攢的詞,“雙向”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國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在尋求來自西方心理學方法的本土化,而西方的現(xiàn)代心理學也在東方尋求到達心靈深處的方法,對他們來說,這也是本土化。他們要把東方的學術西方化,我們要把西方的學術東方化,兩方面都在本土化,就看誰走得快了。西方的本土化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西方心理學對意識探討走得最深的是榮格,榮格心理學思想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原型、情結、陰影、曼陀羅,都來自中國西藏的佛學。西方心理學探討的深層意識,大都是從東方學來的。而到現(xiàn)在,比如說正念,還是出自佛學,已經被人家拿去發(fā)展出了很多西方心理學的治療技術,這些都是西方拿東方的學術做本土化呀!我們做的本土化比起他們,還是太少。

雖然東西方都在本土化,但東方取西方和西方取東方的思路還是不一樣。東方取西方,主要取形式,西方取東方,主要取內容。現(xiàn)在我所知道的國內本土化心理治療技術有這么幾種:湖南楊德森教授的道家認知療法,我的移空技術,還有北京廣安門醫(yī)院汪衛(wèi)東教授的TP技術,基本上都是取用了西方的治療形式,內容是東方的。就好像找了個人頭馬的瓶子,把二鍋頭酒倒進去了,我們要的就是瓶子,酒還是自己的。西方取東方就不一樣了,它取的是東方的內容,形式是他們自己的,把東方的內容攢進自己的形式。比如森田療法就可以說是東方的內容西方的形式?,F(xiàn)在的正念也是。前幾年風行的超覺靜坐也一樣。

那么,為什么西方取形式、東方取內容呢?因為雙方都是取人所長,補己之短。東方的東西,形式性比較差,或者說規(guī)范性比較差,較難于推廣,所以我們要學習規(guī)范化,那就是形式。而西方取東方呢,是取深度,從東方找深度,那就是內容。最典型的就是剛才說到的榮格。這樣一來,西方的深度從東方找,東方的形式從西方找,就實現(xiàn)了互補。所以,中國本土化心理學的發(fā)展,先要把傳統(tǒng)文化的心理學內容吃透,然后找西方的形式把它標準化,大概就是這么一條路。

但是,就像剛才說過的那樣,我們現(xiàn)在大部分學心理學的人,甚至于比較資深的心理學者,知識結構大都是西方的,缺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不大了解東方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術。因此需要自己補課,要補哪些課呢?建議補佛家、道家、儒家、醫(yī)家這四家里面有關心理的知識和技術。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境界取向為主。如何提高境界呢?前面說過,西方是完善小我,東方是進入大我。怎么進入大我呢?需要加強體驗。東方的學術,本質上是心身合一的,它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體驗。體驗有知識的成分,但并不是知識。比如說,桃是甜的,這是知識,但是甜味兒本身可不是知識,而是一種體驗。所以掌握東方的學術,必須有體驗才行,光有知識不行。西方的學術,知識可以直接用,東方的學術,有體驗才能用,這是學東方學術比學西方學術難學的地方。

再有,東方的許多與心理相關的學術概念,表達的清晰程度不足,這與它觀察問題的角度有關。剛才說過,西方是把心理現(xiàn)象當作客觀事物去研究,概念比較清楚,因為客觀標準相對統(tǒng)一,易于標準化。但東方強調體驗,體驗都是個人的,而每個人的個人體驗千差萬別,很難標準化,也就很難表達清楚。例如同樣是一種感覺,描述起來,每個人用的詞未必一樣。所以學習東方的學術,有它獨特的難度。許多人想學傳統(tǒng)文化,但還是用學習現(xiàn)代心理學的方法來學,這不大行得通。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先得改變思路,進入體驗、修煉的思路才能進去,否則學了一堆知識,但還是在門外。傳統(tǒng)文化講究知行合一,例如現(xiàn)代心理學有認知療法,有行為療法,也有認知行為療法,知和行是兩個單元,但從東方觀點看,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分開就學不成。所以東西方文化確實有沖突的地方,這里說的不是觀點對立互相爭斗的沖突,而是方法論的沖突。這個方法論問題應該首先明確,否則學不進去,只能學一頭。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雙向情感障礙聊天恐懼癥心理健康外貌焦慮男人心理孤獨癥潔癖無性婚姻治療師源碼心理效應易怒癥心理學家依賴型人格心理學愛情挽回產后抑郁自愈能力智力邊緣性人格障礙九型人格悲觀主義PUA心理測評系統(tǒng)思維反芻情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