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30+,最近的情緒很糟糕,但卻找不到原因怎么辦 10個回答
已經(jīng)30+的人了卻還房房沒有,車車沒有,孤身一人在另一個城市做著幾年不變的工作,想調(diào)崗或轉行總是尋路無門,也知道該提升自己,學習技能,卻也有心無力。 有時候突然想到老家的父母跟沒有結婚的弟弟頓時感覺焦慮無比,心緒不寧。家里是普通農(nóng)村人,父母養(yǎng)大我們姐弟四個已經(jīng)很不易了,哪里還有錢給弟弟買房呢,而我又是自小對婚姻沒有信心很排斥婚姻,所以至今都單著,父母也沒有什么掙錢的本事,連老了以后的養(yǎng)老錢都不知道從哪里來,想到這頓時心里難受極了…… 唯一讓我欣慰的就是姐姐跟妹妹都已婚,日子過的都還可以,沒啥錢,但夫妻關系婆媳關系都還好,其實就算像她們這樣過日子,普普通通的也挺好,可就是我不行,我始終邁不出那一步,去跟對方相處,也進不了親密關系,總是把關系往壞的方向想,不知道怎么對方相處,每次相親都是無疾而終…… 有時候這種情緒能自洽,但有時卻又無法控制,尤其現(xiàn)在工作不忙,一天到晚都被這情緒所擾。
匿名網(wǎng)友
2023-01-12 12:59:25
王丁高 向TA咨詢 打賞
王桂英 向TA咨詢 打賞
張莉萍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東,一個喜歡用意象說話的心理咨詢師。
題主的父母供養(yǎng)大了4個孩子,而且還要繼續(xù)為最小的孩子操勞,真的不容易。
雖然題主沒有說自己的排行,但從你的描述中大體可以推斷出是家里的老二,我也想就出生順序與情緒的關系聊一聊。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一個人的出生次序往往會對他的性格有影響,他也就此發(fā)展出一套出生次序與性格關系的理論。雖然這個理論也被后來的學者爭論過,但還是有其深遠意義的。在進一步更新這一理論后,心理學家們發(fā)現(xiàn):出生順序雖然并不能直接決定和影響人的性格形成,但它無意識地影響了家庭成員對這個個體的行為方式,特別是在幼年時期。也就是說家人對待的方式造就了你!從你的問題描述里,我大致看到了原生家庭對你的個性塑造:獨立性強、照顧別人、遵守規(guī)則、追究完美、渴望被認可和鼓勵。一個擁有這樣個性的人的情緒大體是什么樣的呢?大部分時間是平和的,但是思想包袱太重。就像在這條問題描述里,寫你自己的現(xiàn)狀和打算時只用了一句話,當你說到有心無力時,話題就轉到了家人的狀況上,擔心、牽掛、比較……好像忘了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可以不用為所有人負責,也可以不用參照他們的模式去生活。
那要如何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呢?
你說自己幾年來做著不變的工作,希望可以學些其他技能來轉行。在這里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那個堅持的自己,挑戰(zhàn)自己不容易,可是能堅持做好平凡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每個崗位都有其價值,貶低自己,苛刻地要求自己,只會讓自己更加沒有信心。也許我們在某一方面不如其他人,但是在另一方面,你卻占據(jù)著獨一無二的位置,其他人無法代替你的存在價值。
作為家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和弟弟,其實存在感是蠻低的,特別期待大家的認同,而卻忽視了自我真正的需求。你說自己走不進親密關系,本能的抗拒著、害怕被傷害,其根本恰恰是我們還沒有接納自己、尊重自己,那個真實的、脆弱的自己,需要被你看見和擁抱。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舞臺,現(xiàn)在的你也許面對生活有些力不從心,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看看,不妄自菲薄活出自己才是人生的意義,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祝好!
司淑蓮 向TA咨詢 打賞
袁紅 向TA咨詢 打賞
王智復 向TA咨詢 打賞
? 害怕,擔憂,恐懼,對自己沒信心。其實人最怕的可能不是困難到來的那個時刻,而是未知。因為但真實的問題擺在你的面前的時候,你往往會因為現(xiàn)實的無奈和逼迫,去選擇做一些事情去應對。這個時候大抵是可以忘記恐懼的。我們來假設一個模型,那就是如果一個神仙告訴小A,小A明天你會有巨大的災難,但是不告訴他那個災難是什么,和神仙告訴小A,小a,你的壽命在你到80歲的時候就終止。你說小A是更怕明天的災難還是80歲的那個死亡?雖然兩個都使人害怕,但是是不是明天的災難更讓人害怕?因為小A并不知道明天的災難是什么。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恐懼擔憂是如何產(chǎn)生的。沒錯有很大程度上是未知。
? 回歸問題本身,30多歲了沒錢,沒房,沒車,沒結婚。為什么會焦慮?為什么20多歲的時候沒有這種想法?為什么到了這個年紀開始有這種擔憂了?那試想想,是否是因為20多歲覺得我到30多歲肯定能有錢,有房,結婚。那么反過來想想,40多歲的你就還是沒房,沒錢,沒車,沒結婚嗎?其實你發(fā)現(xiàn)沒有,焦慮的不是這個年齡沒這些東西,而是焦慮我這輩子都沒有這些東西。但是,如果你的找的工作是能夠隨著歲月的增長而不斷增值的,你的儲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的,那么40多歲起碼有錢。對嗎?
? 問題已經(jīng)存在了,你也意識到了,關鍵是如何解決不是嗎?但是幸運的是,我們也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根源還是在“我這輩子都沒有這些東西”。那就想辦法讓我逐步擁有這些東西。當然,非常難哈。如果是在一線城市的話,競爭比較大的地方確實是難上加難。但是要是一些二線,三線城市呢?這或許就沒那么難。要是在自己的老家家鄉(xiāng)縣城呢?我只是在做個引發(fā)思考的東西。就是雞頭和鳳尾以及你到底想要什么的思考,答案在你的思考里。
? 當然,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合適的時間內(nèi)遇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有房有車,工作穩(wěn)定。有一部分人確實很好都達到了,但是有一部分人由于起點低,而無法做到。可是那些達到了這些的人,他們的父母可能跟你一樣,在30歲也是這樣焦慮的,而你正在重復的是他們父母曾經(jīng)面對的?;蛘呤歉∫徊糠秩藸敔斈棠虃冊?jīng)面對的。我感覺就是說起跑線不一樣真的就沒法比。你看哈,假設,你的爺爺奶奶有兩個分身,性格才智都一模一樣,克隆人,一個是三線城市的農(nóng)民和一個是一線城市的農(nóng)民。從解放到改革開放到現(xiàn)在,都生下了你,你說你會有什么不同?我想說的是,很多事情看似在個體上是不公平,但是如果將時間拉長,從宏觀的角度看,其實是公平的。甚至很多東西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一線城市的爺爺奶奶生的你或許就成為了有房有車結婚的人,(這里我假設你在一線城市工作),因為你爺爺奶奶有房子,而且當時也有很多機遇。甚至你父母會因此而少生幾個。三線城市的出生的你也說不定在三線城市可以做到有房有車結婚。關鍵的問題在于,現(xiàn)在很多人,在三線城市出生到了一線城市打拼,卻跟一線城市出生的人來比。比不得的,因為起點不一樣,有幾個人能一夜暴富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普通人多數(shù)都只能靠腳踏實地積累財富。
? ?我相信現(xiàn)在之所以這么選擇一定是對你來說最舒服的,也是你自己覺得最合適的。說那么多,我建議你有機會多閱讀一些書籍,同時思考,同時積累財富,掙錢。當很多東西無法同時達到的時候且已經(jīng)成為實事,那就接納他,然后,最重要的是這個然后,然后思考如何改變+反思。反思為什么我比不上別人,我能改變什么才能成為想我羨慕的那個人那樣,過上那樣的生活?另外,放寬自己的標準,不要覺得我30歲就一定要怎樣怎樣才是好,說不定我40歲更加好,說不定那時候我能遇到個心疼我的,說不定那時候我有經(jīng)濟基礎了,很多事情就改變了。
? ?另外,你自己體會到了“社會對大齡未婚青年”的那種壓力,那種感受如何?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己所不欲了,為什么還要施于人?一直也有個疑問,為什么年紀大一點的女性就難結婚,因為生育難嗎,因為男人不愛嗎?然后有人就歸結為女性的問題。如果說生育難,是女性難以克服的,那男人不愛年紀大的也是男人不能克服的,那么為什么不能想辦法兩個去克服?生育問題可以用科技,男人心態(tài)可以用文化。我感覺在這方面倒是有種不理會,上車了的人就不理沒在車上的人的感覺。關鍵是上車的人有部分還說上車了也不太好的話。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有些思想意識需要改變了。咱們中國人應該有很多聰明人,或許這上一輩留給我們年輕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經(jīng)濟生活帶來的婚姻之間的矛盾”,沒有人去思考如何改變讓社會變得更好,那就完了,因為你想你的感受傳遞給你的后代嗎?我希望是“社會要么就給大齡未婚青年多些理解和寬容”。至少思想意識上是否應該改變?;蛘哒f是不寬容不理解也可以,也要出臺一些措施去解決這個問題了。不過這是題外話。
? 讓你焦慮的問題也讓現(xiàn)在有一大部分的人焦慮,所以你絕不是那一個,但是你如果不焦慮而積極起來,你就能在那一大部分人脫穎而出,這樣的你,是不是更加優(yōu)秀呢,你優(yōu)秀了,說不定什么時候機會就來了。別被焦慮打敗,加油,你可以!
? ?
崔淑花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題主:
感受到面臨三十多歲的自己,無名的焦慮不安,情緒容易失控,為此很困惑
很迷茫,對嗎?
如果你仔細讀自己帖子的內(nèi)容,多少可以看到部分答案或者全部的答案,接下來不妨我
幫助你分析一下:
三十多歲的年齡獨身一人在他鄉(xiāng)工作,這種孤獨感,以及孤單感引發(fā)的你對婚姻和
家庭的渴望或許是影響到你的第一個焦慮源。
第一,在帖子中呈現(xiàn)弟弟沒有結婚帶給你的焦慮感或許也是你對自己戀愛和婚姻的焦慮感,所以
這種感受恰恰是大齡青年所面臨的婚姻壓力所帶來的。
第二,在材料中呈現(xiàn)的對姐姐和妹妹已經(jīng)結婚所帶給你欣慰的感受,
恰恰可以補償你對自己沒有結婚的遺憾,但是另一方面有折射你面臨婚姻的壓力。
第三,你談到對婚姻的不自信和排斥感更加印證了對婚姻的恐懼也印證了對婚姻的渴望
此外你多次的相親無果,所帶給你的情感的挫敗感激活了你的焦慮,讓你更加的難過和悲傷。
最后總結一下重點:你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密關系由此影響到了你的相親戀愛,以及如何進入
婚姻家庭而讓你倍感焦慮,
如何破局?
首先需要你了解你的依戀模式是怎樣的,因為一個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模式起源于早年的依戀
模式。
先科普一下依戀模式的幾個類型:
第一種是安全型依戀模式。
大部分人的依戀模式都是這種。
孩子與母親之間相處融洽,分離時,孩子會找尋自己的母親,等到重聚的時候,
這種悲傷和不安就會得到緩解。在這種依戀模式下,父母能細致地觀察到孩子的需求,
把孩子照顧得比較到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也比較穩(wěn)定。同時,孩子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能看見自己、理解自己和接納自己的,內(nèi)心能感受到安全感。就算是要與父母分離,雖然還是感覺很難受,不舍得,但哭鬧一會就能被把情緒收起來,調(diào)整好。而父母也確實能做到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信任感?!皼]關系,反正爸媽還會回來的?!?/p>
第二種是矛盾型依戀模式。
當父母與孩子分離時,孩子會出現(xiàn)比較強烈的反抗行為,大哭大鬧,悲傷程度很高。
這是因為有些父母的情緒總是很多變,情緒好時給顆糖,情緒不好時給巴掌。
時間一久,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分辨父母的態(tài)度為何多變,不知道如何取悅自己的父母。
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情緒也可能會不穩(wěn)定。這種場景在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時,很多見。
孩子為了阻止父母離開,堵車,掙脫爺奶的拉扯,用盡所有力氣去哀求自己的父母,不要離開。
因為孩子知道,父母這么一走,不是一年就是大半年。那種痛苦的分離焦慮感,讓他極力想要去阻止父母離開。等到過年過節(jié),知道自己的父母回來之后,整個人像變了個樣,會撒嬌,很想要博得父母的關注。
同時,又會很擔心父母的下一次離別?!耙俏掖罂薮篝[,也許他們就不會離開吧?!?/p>
第三種是回避型依戀模式。
這種依戀模式下的孩子與母親分離時,表現(xiàn)得很平淡,
沒有過多情緒反應,不哭不鬧。這類孩子表現(xiàn)出很少的依戀行為,雖然也有探索行為
,但這種“探索”只是重復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真正的感興趣。
很多父母經(jīng)常忙著工作,不怎么關注孩子的感受,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自動回避父母,
不再表達自己的需求,對周圍人冷漠,不再抱有希望。這種“回避”,更多是出于一種自我保護,
孩子為了避免陷入情緒困擾而采取的自保機制?!爸灰彝浟吮瘋筒粫杏X到悲傷?!?/p>
第四種是紊亂(混亂)型依戀模式。
紊亂型的孩子在與父母分離的時候,情緒反應比較矛盾,一方面他們會表現(xiàn)出不舍,
一方面又對父母表現(xiàn)得很“警惕”。因為孩子知道,他們所依戀的父母正是迫害他們的對象。
本來打算伸開雙手去擁抱對方,卻又縮了回來,即使有傷痛,也會自己捂住嘴,不發(fā)出任何聲音。
看似孩子表現(xiàn)不是很正常,但卻是父母本身不正常的情緒問題或行為問題造成的。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不上心,總是打罵孩子,讓孩子受到傷害?!八麄兒孟癫]有那么愛我。
.這四種依戀模式,對照料者的情感和反應各不相同。不同依戀關系反應出的內(nèi)部工作模式也不一樣,
而這將影響之后的情感、行為和人格的發(fā)展,以及注意、記憶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當然,人的依戀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成長過程中,依戀模式會隨著與不同人的接觸,
而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依戀模式也會發(fā)生變化。特別是如果后期成長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
遭遇的應激事件和挫折比較少,各方面發(fā)展比較順利的話,原本不安全的依戀可能轉變?yōu)榘踩鸵缿?/span>。
需要補償說明的是,一個人的早年依戀模型影響到一個人格的發(fā)展,成年后ta可能依然重復早年的
這種模式。
另外你談到你的認知是一種悲觀的認知模式,這種模式總是把他人往壞處想,很自然如果你
這種模式,總是無意識的把讓人從你身邊推開。
如何破局?
其實無論是非安全型依戀模式還是悲觀認知模式,在潛意識都是不接納自己,不認同自己的表現(xiàn),
所以,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接納認同自己,要想調(diào)整這一塊,需要借助于動力學的分析找到你的
某個年齡段心理年齡受挫的經(jīng)歷,破除心靈年齡停滯的帶來的心結。
我是咨詢師姚老師,我在 ,繼續(xù)支持和關注你!
彭望 向TA咨詢 打賞
? ? ? ?樓主,您好,“停止精神內(nèi)耗,學會與自己和解,是人生變好的開始?!庇腥嗽f: “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眱?nèi)耗就像是一種病毒,表面上看不見、摸不著,卻在暗地里不斷復制、打亂你的想法,讓你陷入糾結、焦慮甚至抑郁;但是面對焦慮和內(nèi)耗,難解決的并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產(chǎn)生的抗拒、消極的想法。
? ? ? 曾經(jīng)有一位阿拉伯學者,做過一個心理學的情緒實驗,他把剛出生的兩只羊分別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一只散養(yǎng)在草原上,可以自由快樂的奔跑,另一只則被拴在一個木樁旁,并且在它的旁邊栓了一只狼,但狼并不能吃到這只羊,一段時間后,自由的那只羊長得非常健康,而被拴著的那只羊卻死了,他不是被狼吃掉的,而是每天面對兇惡的狼心里非??謶?,根本無心吃食,最后因為過度焦慮而死。所以情緒好壞很重要。
當然,人都會有情緒,好的情緒是鼓勵,壞的情緒是警示。人活在世上,最難也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和自己和解。
? ? ? ?對現(xiàn)狀不滿,又不能改變,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這些都消耗了我們大量精力,明明什么都沒做,就是疲憊不堪。其實消耗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內(nèi)心那些毫無意義的猜測跟幻想。總是后悔過去,擔憂未來,一邊焦慮,一邊拖延。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與自己無關的事物上,沒必要用他人的言行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坦誠接納真實的自己,停止內(nèi)耗,讓生活輕松、高效。
? ? ?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胡亞娣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從你的題目和表達中,我感覺你一直以來生活得都不開心。只是最近你的焦慮嚴重了,因為有較多的空閑時間,你會想到這些現(xiàn)實中讓人擔心的事情。
從文字中,可以看得出,你其實很想為家里做些什么,為家人的幸福負起責任。
我感覺你是比較敏感的人,因為你關注著你的家人,他們的情況,想家人都生活得好。你內(nèi)心善良,但因為過于敏感,這也造成了你感到無力。因為一碰到困難,挫折,你會想到很多事,很多顧慮,然后停步不前。
改變自己也不難,需要你改變自己看待身邊事物的視角。心理因素有時很簡單,就是改變一下視角和態(tài)度,就會給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積極因素。前提是你愿意去行動起來,愿意去改變自己的視角。
改變自己的狀態(tài),是一個系統(tǒng)科學的過程。不是來提個問題,看看答案,就完成的事。
我推薦你先看到自己目前認為是自己負擔的事的積極一面,甚至是積極的兩三面。事物本身沒有觀點,都是我們自己施加給事物的觀點,在影響著我們自己。
比如單身這件事,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當你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再去結婚這是恰當?shù)摹:芏嗳藳]有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感,就去結婚,結果沒有婚姻幸福,還給對方甚至孩子帶來了痛苦,甚至離婚,這給兩家人都帶來了痛苦。
再比如家里父母需要贍養(yǎng),你有這個意識,本身就是負責任的,你還有工作能力,家人健康,這都是現(xiàn)在的幸福。
但當我們總處于各種擔憂意識中,就看不到自己的積極、幸福因素。比如一張白紙上,點了一個黑點,問人們看到了什么,人們大多會說,有個黑點,很少有人說,這是張白紙。
推薦你先看待自己的處境,積極起來,實際考慮問題,和行動的時候,積極起來。
那么推薦你看一本書《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一位美國作者寫的。她曾經(jīng)跌入生活和事業(yè)的谷底。你現(xiàn)在的狀況和她相比,你就是在平底。她在陰溝。她如何通過改變自己的內(nèi)在心態(tài)和對事物的看法,而改變了自己,我認為很值得學習。我用這本書,寫了三四個筆記本的自我反省,對我?guī)椭艽?。推薦你拿來學習。
另一方面,推薦你看一下《了凡四訓》。甚至有微信群,專門大家一起來練習這個家訓。這是一個可以改變?nèi)嗣\的真實故事。
系統(tǒng)的學習這兩個內(nèi)容,就能幫你改變。系統(tǒng)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每天學,練習,比如至少學半小時這些知識。然后在生活中,實踐學到的內(nèi)容,如果你真的這樣去做,兩三個月,你的情緒就會大為不同。而且你的生命會發(fā)生積極改變,敞開自己,去迎接積極的改變吧。
聶華鋒 向TA咨詢 打賞
樓主你好,
看到你說的沒房沒車工作不如意,學習失去動力,內(nèi)心焦慮不安,30歲而立之年,你有這些感覺是很正常的,你很有覺察力,會觀察自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很孝順,兄弟姐妹你都考慮到了,自己的親密關系也有渴望,你還喜歡從心理上去探究自己的情緒,還會預測自己的將來。
我想在這里幫你梳理一下,我們?nèi)祟惖那榫w最原始的最深的是恐懼,而最強烈的恐懼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你為了消除這種未知,就會出現(xiàn)一些預測式的反應。這種恐懼讓你難受的情緒的原發(fā)情緒。也就是說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會引發(fā)你其他的負性情緒,它很容易就引發(fā)了焦慮。希望我的梳理能幫到你。
1. 你“恐”和“懼”的是什么?
“恐”指向未知事物,強調(diào)主觀感受;“懼”指向的是外在確定的事物;
2. 你在回避什么?
恐懼它是對危險和失控的反應,并由此產(chǎn)生回避性行為;
3 你在消除什么的不確定感?失控感引發(fā)了其他哪些情緒?
4. 現(xiàn)在的情緒是在提醒你什么?該注意什么?
5 哪些行為是你在回避或不想面對?
情緒是信使,在提醒你該留意什么了。你可以向內(nèi)探索一下,通過讀書,書寫情緒,通過繪畫表達,通過正念冥想,潛意識探索,或和咨詢師聊一聊,都可以將情緒梳理出來,去和那個有力量,有勇氣,有動力的自己相遇吧。
求助問答
每個女性朋友們心中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對于女孩都喜歡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比較關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
去看看電影《重慶森林》里,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對面,舉著酒杯,一飲而盡。這個男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看著我,借著酒勁,欲言又止,卻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個人,驅(qū)車幾千里,從小城到最遙遠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破冰:我們?yōu)槭裁葱枰湍吧苏f話》,作者是:小荻老師,本來當成一本溝通書籍來讀,讀完幾遍之后,這本書實際上更象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說話。書中有
去看看試想,現(xiàn)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面前的任務清單,想想周末前還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個人僵住,但心率卻逐漸飆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強調(diào)了“關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詢時咨詢師也會從當下的朋友關系、同事/同學關系、夫妻關系、母(父)子關系問到成長過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