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倫·埃利斯(Albert Ellis)在上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療法,其基本理念是:情緒問題的產生并非由外在因素決定,而是由我們對這些因素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思維誤區(qū)和信念形成的。因此,通過扭轉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信念體系,從而改變對自我的評價和對外部環(huán)境的反應,進而可以解決情緒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合理情緒療法”主張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實現客觀、合理、適當的情緒:
1. 承認負面情緒的存在。人類天生擁有各種情緒感受,而負面情緒常常是因為個人觀念和信仰系統(tǒng)的扭曲所造成的,因此,應該首先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存在和真實性,我們只有認清自己的負面情緒,才可以想辦法去解決這種情緒。
2. 大膽面對和批判性思考。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影響人類情感和行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事后對事件的解釋和評價。這些解釋和評價往往源自于過時的觀念或私人信仰,從而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因此,很重要的一步來自于對個人信仰的質疑,開展批判性思考。
3. 開發(fā)新的信仰系統(tǒng)和行為習慣。一旦發(fā)現并克服了那些原本不合理的信仰、看法和習慣,應當發(fā)展出符合實際和積極的信仰、看法和行為習慣。這一步是關鍵的跨越,其實現可以依賴于精神分析或認知和行為療法的理論和技術,以及其他相互補充的方法,包括各種冥想和身體鍛煉。
“合理情緒療法”主張個體逐步挑戰(zhàn)和適應人生的苦難而不是逐漸避免它;理解有可能實現完美,同時也知道完美并不存在;承認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為尋求別人的贊賞而生活。同時,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期望個體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做出更大的進展,而不是進行長期的治療。因為,合理情緒療法主張的是“問題-解決”導向,其重點在于建立一個良好的情緒和認知狀態(tài)來解決通過現實性的事情,從而改善個人的生活和促進個人的健康。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61455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21470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280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5956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70484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